呆呆呆,当卜七卜当,当卜七卜当。8月30日至9月3日,在我县芙蓉镇新区郭大姐的家中,阵阵的溜子声不绝于耳,透过窗外,像是土家人在办喜事,经打听,原来是县“三区”文化人才彭书怡、严秋菊、鲁承峰三位同志在为芙蓉镇业余艺术团的大姐们传授打溜子。
据了解,打溜子又称“打家伙””、“家伙哈”等,是土家族地区最广泛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,它历史悠久,曲牌繁多,技艺精湛,表现力丰富,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。
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、龙山、保靖、古丈县等地。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,土家人的婚嫁、寿诞离不开打溜子,年节喜庆要打溜子,特别是土家族的传统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。由溜子锣、头钹、二钹、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,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,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。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,故有“三人溜子”、“四人溜子”之分。
如果是“五人溜子”的话,需增配一只唢呐,将吹打结合,更能增添喜庆、欢乐的气氛。
通过五天的培训与传授,芙蓉镇业余艺术团的8位大姐们,初步学会了一曲溜子曲牌《梅花头》。近期,为更好地传承土家族打溜子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。我县“三区”文化人才时常下乡为业余队伍传授打溜子的技艺。(图文〡刘文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