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Oh my god,买它!买它!”
“5、4、3、2、1,上链接!”
从双11、双12疯狂凑单满减
到蹲守直播间拼手速
剁手如剁白菜,拆快递如拆盲盒
当我们疯狂迷恋网购时还有谁记得小时候赶集的快乐?
这样的快乐,湘西人最懂。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湘西,因为交通不便,赶集仍然是当地居民主要的购物方式。对于在芙蓉镇聚居的土家族人而言,赶集不仅是热闹,更多的是情愫,是对家乡全部的爱恋。
赶集又叫“赶场”,每逢赶场日,土家人一大早就背上背篓、扶老携幼地从各个村寨涌往集市。
集市上,土家人背篓不离背,成为当地赶场最大的特色。柴米油盐酱醋茶,样样都靠背篓从集市上背回家去。
背篓又称背笼,是土家人劳作的基本工具,背篓不仅能运载重物,还能释放双手去劳作。这对农耕文明深厚的毕兹卡来说,是勤劳和智慧的象征,也是土家族人脊梁上的古老符号。
每逢赶场的日子,人山人海就是这里的关键词。集市上,人群熙熙攘攘,货品琳琅满目,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,窄窄的街道上,密密麻麻的人来回涌动,挤得水泄不通。
湘西的赶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,土家族特色的民俗风物在这里得到最原本的体现。平日里的集市上,大多是吃穿住用锅碗瓢盆瓜果菜蔬这些生活物资;运气好的话,还能碰见些山珍野货,以及竹编、西兰卡普等富有湘西特色的手工艺品,甚至还能碰见杂耍艺人。神秘湘西的风情,就在小小的一个集市上,一览无遗。
除了交易买卖之外,集市还是土家人交流情感、自由恋爱的地方。由于儿女们外出打工,村寨中孤独的老人只要行动方便,就会去赶场,在与大家聊天中得知乡邻大事,体味百家人生。
过去,已出嫁的女子不便回娘家,就会在赶场时见娘家人。除了亲朋团聚,土家族青年男女也在集市上“看人”。认准意中人后,胆大的就通过唱山歌、吹木叶表明心意。男女双方确定心意后,各自告知父母,双方家长也会约定在集市上见面,完成从“取八字”定亲到结婚等一系列婚礼婚俗。
腊月里、年关前的赶场叫“赶年集”、“赶大场”,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,此时,年画对联、糖食果饼、鸡鸭肉禽、腌腊制品、海味干货、香蜡纸草、灯笼爆竹等应有尽有,赶场的人们从这头逛到那头,忙着挑选年货。或买,或卖,或聚,或饮,或逛,或娱,那熟悉的年味,便在这热闹喜庆的赶年集中飘荡开来。
赶集时买件新衣服,买个新帽子,或剪段新布料,是女人们的最大喜好。
饿了,就在集市上吃碗米粉,湘西的牛肉米粉真材实料,一碗足以顶上大半天。
年前的集市还是孩子们的游乐园:冰糖葫芦、糖画、零食、玩具……带给孩子们的欢乐丝毫不亚于城里孩子的迪士尼。
一个工具包、一块布、一把椅子,剃头匠们就在集市上就地摆开摊位。年前的生意总是特别好,光顾的都是乡里乡亲的老顾客。技术精湛的老师傅,手艺不比县城里的理发店小哥差。
春节前,时常会有德高望重的老者现场亲自挥墨书写春字对联。据当地的习俗称,身体康健、家庭和美的老人,写的春字,更有福分。
人间烟火味,最抚凡人心。虽然时代在变,但赶年集带给人们的乐趣和感受,那难以言说的记忆和魅力,是超市、外卖、网购无法取代的。难怪,有那么多寻觅乡愁的人,从城市里驱车去往湘西,去过那地地道道的土家年了。
(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