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顺渔鼓,俗称“打渔鼓”,亦叫“拍渔鼓”,它是外来曲种传如后逐渐衍变而形成具有永顺地方特色的曲种之一。渔鼓大约在19世纪末传入永顺。民国初年,县城艺人粟南亭在湘鄂川黔边流行的流水板式基础上加以改进,固定唱腔,逐渐演变成具有永顺地方特色的曲种。
永顺渔鼓分有东南两支派系。东派的灵溪、颗砂的著名艺人称“渔鼓王”,以黎兰庭(1885---1949年)、刘海和宋凡炳为代表;南派以王村家藏山名艺人李柏云、麻岔田明锡为代表。渔鼓和本地民间歌谣相融合,题材也有所扩大,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永顺渔鼓。
永顺渔鼓音乐是以而句(上下句)、四句反复使用的主曲体(即:民间艺人在单曲体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了板腔的音乐结构),有的穿插使用曲牌。
永顺渔鼓音乐的板腔分类在民间艺人中传有“九板十三腔”,其板腔的唱(奏)技法均在民间广为流传,但有一部分板腔名称则已失传,已流下来的板腔名称有:九板:散板、慢板、平板、快板、流水板、导板、抡板、滚板等。十三腔:喜腔、怒腔、哀腔、彩腔、平腔、花腔等。
永顺渔鼓鼓板明快、有紧有松,与曲目的内容十分吻合,节奏感染力强,演奏时,一般在讲白和唱词时,由云板轻击;在句与句之间、唱腔的开头和乐段与乐段之间由鼓、钹同击或与云板交替演奏以示板眼。
2023年“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——戏曲进乡村” 戏曲进乡村 文化惠...
永顺县 戏曲进乡村 文化惠民 演出[详细]